砸重金“抢人”,这个西部弱省会拼了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1143723
日前,兰州发出全市首张大学生房票,引发外界广泛关注。
按照相关政策,兰州对来就业创业的博士、“双一流”高校硕士,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、10万元房票补贴。
放眼全国,此前不少城市都曾出台类似的“人才房票”,但大多位于东部地区,经济欠佳的西部城市则较为少见。而且,兰州此次补贴力度直接看齐苏州等东部发达地区,在当地可谓“史无前例”。
实际上,今年以来,兰州推出“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”,升级就业、住房、社保、公积金、创业贷款等方面支持政策,给予房票补贴正是其中一项重要政策。
大手笔“抢人”背后,兰州一直面临人才流失之困。眼下,从人口到产业再到经济,兰州的发展情况都不如人意。在愈发激烈的城市竞争中,兰州该怎么做?
大手笔“抢人”
借“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”推行,兰州力争通过三年时间,吸引留住20万名大学生来兰就业创业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1646931
实际上,早在2018年,兰州就曾宣布实施大学生留兰就业工程,要在5年内吸引市内外30万高校毕业生留兰就业,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%以上。
也是这一年,兰州决定面向国内外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,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55人。
时任兰州大学校长介绍,2018年,兰州大学终于止住了人才队伍的非正常流动,通过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,让进来的人才多于出去的。
到2023年,兰州市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水涨船高至779人。同时,重点企业计划引进人数以及平均薪酬水平,均创下兰州引才工作开展以来的新高。
今年推出的人才计划,则拿出了兰州的最大诚意。尽管兰州相比其他地区,在硕士层面的补贴门槛相对更高,要求是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硕士,但整体而言兰州补贴力度有力,尤其是对博士的补贴,金额甚至超过江苏昆山(20万元)、山东青岛(10万元)等东部发达地区。
部分区域人才房票补贴政策 整理:城市进化论
“在地方政府财政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,兰州拿出这么一笔人才经费很不容易。”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城叔表示,人才房票政策在我国不乏先例,但多数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推行,在中西部地区并不多见。考虑到兰州和东部地区的房价水平差异,这次兰州的补贴力度也显示了诚意。
曾刚进一步谈到,参考江浙地区的经验,人才房补政策将有效提升地区社会关注度和人才吸引力。但比起经济补贴,年轻人更关注的还是潜在就业地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和未来发展机会。
“计划”对后者显然有所考虑。据兰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计划”并不仅仅是一项补贴措施,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支持体系。包括房票补贴在内,兰州将通过就业、社保、公积金、创业贷款等多方面政策的全面升级,降低年轻人毕业后的生活成本,增加他们在兰州发展的动力。
对兰州而言,这次补贴政策的“手笔”可谓史无前例,大有向全国“抢人”的架势。
人才“西南飞”
人才补贴扩围背后,是城市人口竞争的越发激烈。尽管兰州近年还保持着人口增长,但增量越来越不明显。
在中西部中心城市人口疯狂扩张的过去几年,成都、西安、武汉等市动辄实现每年几十万的人口增量,相比之下,兰州每年几万的人口增量显得不够看。
当2022年全国人口趋势转向,兰州的人口增量也出现明显下降。2022年兰州常住人口增量还有3.1万,到2023年就仅增加0.98万人。
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兰州一直面临人才流失之困,尤其是在高校领域,“空有985大学却留不住人”的尴尬一直备受关注。用过去兰州大学校长的话来说,在东部高校的高薪诱惑下,兰大不要说“孔雀东南飞”,甚至“麻雀”都“东南飞”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兰州的腹地人口不光是“东南飞”,也开始向“西南飞”了。
数据显示,甘肃七普人口比六普减少55万人,是西北地区唯一人口减少的省份。甘肃籍人口流向的主要目的地,除东部沿海外,还包括陕西西安、宁夏银川、四川成都、青海西宁等西部地市。
正如不少甘肃本地人调侃的,“甘肃人出生、长大,就是为了离开甘肃”,省会兰州,也不是大多数甘肃年轻人奋斗一生的终极目的地。
为省会“聚人”,已成为甘肃共识。2024开年,甘肃新春第一会为兰州定了两个“小目标”:以3年时间为节点,让兰州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达到35%以上、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。
但截至2023年底,兰州常住人口为442.51万人、比上年末新增不到一万人。接下来3年时间里,兰州要完成每年近20万人的人口增量目标,困难程度可想而知。
因此,兰州急切地加码“抢人”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据“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”,兰州要扩大产业性岗位供给,拟每年面向高校毕业生统筹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,其中重点项目、国有企业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优质岗位不少于4万个。
“当地有新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吗?有发展起新兴的产业方向吗?不然提供给大学生的大量就业岗位从何而来?”曾刚对兰州人才政策实际执行的情况存疑。
曾刚认为,兰州给人的感觉是产业结构老化、管理模式固化,流动的就业机会并不多,以致于当地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大多毕业即流失,兰州也被打上了“出走型城市”的标签。
产业待突围
人口问题,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问题。
在西北地区,西安是毫无争议的“西北第一城”。而“西北第二城”的位置,西北各省会都在争抢,让处于西北“十字枢纽”位置的兰州很是憋屈。2000年兰州与西安的GDP还仅相差300多亿元,时至今日差值已是8500多亿元。
为做强省会,甘肃省政府近来提出实施兰州-白银都市圈培育建设行动,并将兰州—白银都市圈产业协作配套项目整体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。
“新的空间架构下,硬件之外是否有软件支撑?”曾刚强调,区域一体化一定要重视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。曾刚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,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中开宗明义,要深化市场化改革,“解放以后华东地区就不断尝试一体化,直到从政府包办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主,一体化才真正搞出效果”。
对兰州而言,释放市场活力更是关键。曾刚表示,作为曾经的西北重工业基地,兰州一直是资源依托为主的国有重化工产业结构,对民营经济有排挤效应,整个经济氛围显得比较沉闷。
市场需求不足,也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开辟的制约因素。
纵观西北,西安、兰州是两座科教重镇。坐拥以中国科学院“一院三所”为代表的1200多家科研院所、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28所高等院校,兰州科教资源非常可观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501232301
但在曾刚看来,由于当地市场需求不足,兰州的科研院所多是做一些基础研究,如沙漠研究、生物制品研究等,研究成果难以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力。
反观西安,创新成果不断涌现,带动新能源汽车、光电子、光伏、新材料等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发展。
“兰州应该学习西安,多在科技创新上动脑筋。”曾刚认为,兰州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基础较好,但手里的应用性技术不多,应对外向西安、北京等地借力,开展跨地域的产学研一体化,建立产业飞地和创新飞地。
曾刚注意到,兰白都市圈培育建设行动中对园区的布局。
甘肃省政府印发的《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方案》提到,实施兰州-白银都市圈培育建设行动,推动产业协同错位发展。其中强调,强化各类园区功能定位、协作分工,打造区域产业集群。
对此,曾刚建议,目前产业园区还各自单打独斗,协同效应是比较差的,要打破园区间的行政边界。要从过去单个园区管委会开发运营的模式,向多个园区跨区域连锁运营的方式转变,让优质资源在园区间共享,形成产业竞争力。
无论是人口、产业还是经济,都与创新有关,也是兰州所急。在强省会的关键时期,兰州也确实到了迎难而上的时候。
每日经济新闻
(责任编辑:张晓波 )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更新于:8天前